小果倒地铃的功效与作用

时间:2021-12-27 作者:哈的无根 来源:植物之家

小果倒地铃,中药名。为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CardiospermumhalicacabumL.的全草。我国东部、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见,北部较少。具有清热利湿,消肿解毒之功效。用于黄疸,各种淋证,糖尿病,百日咳,咽喉炎,湿疹,对口疮,疮疔痈肿,跌打损伤。

功效作用

功能

清热利湿,消肿解毒。

主治

用于黄疸,各种淋证,糖尿病,百日咳,咽喉炎,湿疹,对口疮,疮疔痈肿,跌打损伤。

用法用量

内服:煎汤9-15g(鲜品30-60g)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
相关论述

《福建中草药》:“治百日咳,消渴,咽喉炎,对口疮,疔疮,背痈。”

临床应用

临床应用

用于病毒性黄疸型肝炎、尿路感染、跌打损伤、疮疖肿痛等。

相关配伍

1、治各种淋证:小果倒地铃9g,金钱草12g,连钱草6g,水煎服;或小果倒地铃9g,连钱草6g,水煎服。

2、治糖尿病:鲜小果倒地铃60g,水煎服。

3、治百日咳:小果倒地铃9-15g,水煎调冰糖服。

加工炮制

采收加工

全草夏季采集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
植物学信息

植物种属

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。

形态特征

草质攀援藤本,长约1-5米;茎、枝绿色,有5或6棱和同数的直槽,棱上被皱曲柔毛。二回三出复叶,轮廓为三角形;叶柄长3-4厘米;小叶近无柄,薄纸质,顶生的斜披针形或近菱形,长3-8厘米,宽1.5-2.5厘米,顶端渐尖,侧生的稍小,卵形或长椭圆形,边缘有疏锯齿或羽状分裂,腹面近无毛或有稀疏微柔毛,背面中脉和侧脉上被疏柔毛。圆锥花序少花,与叶近等长或稍长,总花梗直,长4-8厘米,卷须螺旋状;萼片4,被缘毛,外面2片圆卵形,长8-10毫米,内面2片长椭圆形,比外面2片约长1倍;花瓣乳白色,倒卵形;雄蕊(雄花)与花瓣近等长或稍长,花丝被疏而长的柔毛;子房(雌花)倒卵形或有时近球形,被短柔毛。蒴果梨形、陀螺状倒三角形或有时近长球形,高1.5-3厘米,宽2-4厘米,褐色,被短柔毛;种子黑色,有光泽,直径约5毫米,种脐心形,鲜时绿色,干时白色。花期夏秋,果期秋季至初冬。

分布区域

分布于我国东部、南部和西南部很常见,北部较少。

生长环境

生长于田野、灌丛、路边和林缘;也有栽培。


热门关键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