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蒡子瘦果呈长扁卵形,长约6毫米,中部直径约3毫米,外皮灰褐色,有数条微突起的纵纹,中间一条较明显,全体有稀疏的斑点,又
肉桂为樟科植物的树皮,味道香而浓郁,是不可多得的调味佳品,同时,又是温里之良药,具有补阳温肾、祛寒、通脉止痛等作用。肉桂
慈菇又称山茨菰、鹿蹄草,为兰科植物杜鹃兰、独蒜兰等的假球茎,前者又名毛慈菇,后者又名冰球子,都为药典所载的品种,多生于山
杜仲为杜仲科植物的树皮,撕裂在断面可见白色胶丝,特征十分明显,因此在鉴别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,往往见到胶丝就认为是正品杜仲
丁香是桃金娘科常绿乔本植物丁香的花蕾,性温,味辛,具有温中降逆、温肾助阳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、呃逆、少食、腹泻之证
鉴别真假金钱白花蛇根本区别点在口内有无毒沟牙、花纹条数、尾下鳞是否单行。尾下鳞单行是金钱白花蛇最主要的特征。金钱白花蛇又
高良姜又称良姜、蛮姜,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,始载于《名医别录》,因产于古高良郡,故得此名。每年夏末、秋初时挖取生长4~
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的花粉。具有止血化瘀通淋的作用,为较常用中药材。由于蒲黄的性状为粉质,又无臭无味,典型的性状特征
诃子又名随风子,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果实,原产于印度、缅甸等国,进口译名称“诃黎勤”,我国医药古籍《唐本草》最早记载此药
乌梢蛇又称黑花蛇、乌峰蛇,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內脏的全体,始载于《开宝本草》:“背有三棱,色黑如漆,性善,不噬物。”每
桔梗又名荠苨、卢如,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,亦食亦药,作为药用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为常用中药。每年春、秋两季采收,以秋季
白术又名山蓟、山精,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。每年霜降至立冬采挖,除去茎叶和泥土,烘干或晒干即可入药。烘干者称为“烘术”
马槟榔又称紫槟榔、马金南,其性寒,味甘,具有清热、生津、止渴的功效,用于治疗伤寒热病之口渴、暑热口渴、食滞胀满、麻疹、喉
穿山甲又名鲮鲤甲、麒麟片,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,始载于《名医别录》。捕得鲮鲤杀死后,去净骨肉,晒干即为“甲壳”,将其置
檀香又称旃香、真檀,为檀香树的心材,《本草纲目》将其列入木部香木类,为理气常用中药。全年均可采收,采伐檀香树后,切成小段
肉桂又称牡桂、玉桂,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被列为上品,为常用中药。肉桂又称牡桂、玉桂,为樟科植
川贝母又名贝父、勤母,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、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的鳞茎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川贝母又名贝父、勤母,为百合
川芎又称山鞠芎、香果,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,为气中之血药。采集时间根据地域有所差别,平原栽培的,以小满后4~5天采收为
丹参又名赤参、红根,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,被列为上品,具有活血祛瘀、安神宁心、排脓止痛的功效。丹参
九香虫又名黑兜虫、蜣螂虫,为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虫,《本草纲目》载:九香虫“产于贵州永宁卫赤水河中,大如小指,头状如水